推廣正法、辯證佛學、研究佛法、以經解經、廣宣佛理

2017年4月10日

【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】福田相品第七之二



(2017.04.09 校對修正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)


  復次。善男子。菩薩摩訶薩復有般若大甲冑輪。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。從初發心。一切五欲皆能除斷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。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云何般若大甲冑輪。

  善男子。菩薩般若有二種相。

  一者世間。

  二者出世間。

  云何菩薩世間般若。謂諸菩薩唯依讀誦。書寫。聽聞。為他演說三乘正法。欲求除滅一切眾生無明黑暗。欲求發起一切眾生大慧光明。謂於如來所說種種與聲聞乘相應正法。精勤讀誦。聽聞。書寫。為他演說。勸正修行。或於如來所說種種與獨覺乘相應正法精勤讀誦。聽聞。書寫。為他演說。勸正修行。或於如來所說種種與無上乘相應正法精勤讀誦。聽聞。書寫。為他演說。勸正修行。不求賢聖無漏道支。不求聖道。不求聖道所攝解脫。不行寂靜真實般若。常行有見有相般若。如是般若有取有著。是名菩薩世間般若。如是般若共諸聲聞獨覺乘等。此不名為大甲冑輪。亦不由此名為菩薩摩訶薩也及名一切聲聞獨覺真實福田。

  云何菩薩出世般若。謂諸菩薩精勤修習菩提道時。隨力讀誦。聽聞。書寫。為他演說三乘正法。而於其中依無所得方便而住。無所行動。無所思惟。無有根本。以如虛空心。普寂滅心。無增減慧。無取著心。無生滅心。無退轉心。法平等心。真如心。實際心。法界心。無我心。無分別心。寂滅安忍。離分別心。善巧安住無成壞地。善巧安住無住無著勝妙慧地。如是般若無取無著。是名菩薩出世般若大甲冑輪。

  善男子。若菩薩摩訶薩成此般若大甲冑輪。從初發心。一切五欲皆能除斷。得名菩薩摩訶薩也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。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

  復次。善男子。菩薩摩訶薩復有善巧方便大甲冑輪。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。從初發心。一切五欲皆能除斷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。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。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云何名為善巧方便大甲冑輪。

  善男子。菩薩善巧方便有二種相。

  一者世間。

  二者出世間。

  云何名為菩薩世間善巧方便。謂諸菩薩或為自利。或為他利。或為俱利。常懷彼此示現種種工巧伎術。為自及他得成熟故。承事供養諸佛世尊。或諸菩薩。或諸獨覺。或諸聲聞。或母。或父。或諸病者。或諸羸劣無依怙者。若見厄難臨被害者。種種勤苦方便救濟。以四攝事成熟有情。是諸菩薩自住大乘。於諸聲聞及獨覺乘非大乘器。

  若諸聲聞及獨覺乘根未熟者。為說微妙甚深法教令其修學。或勸勤修諸聖靜慮。或為開示最勝義諦。勸令修行超四顛倒。覺悟四種無墮法性。或令趣入四無礙解。或復乃至勸令安住四念住。四正斷。四神足。五根。五力。七等覺支。八聖道支。有餘無餘道。及道果。趣入巧智令其成熟。

  若諸有情貪求名稱利養富貴。諸根躁擾善根未熟。勸令讀誦諸阿笈摩及毘奈耶阿毘達磨。或勸讀誦除佛所說順解脫論令其成熟。

  若諸有情不樂布施。勸令惠捨種種珍財令其成熟。

  若諸有情暴惡不仁。勸令修學四種梵住。

  若諸有情心多忿恚。勸令修忍。

  若諸有情心多懈怠。勸修精進。

  若諸有情心多散亂。勸修靜慮。

  若諸有情具足惡慧。為說正法謂以記說教誡方便令其成熟。

  若諸有情不敬三寶。具無依行。勸受三歸令敬三寶。或勸受學近事律義。或勸受學近住律儀令其成熟。或勸修習種種工巧伎術業處令其成熟。

  如是等菩薩摩訶薩種種世間巧方便智。過殑伽沙菩薩摩訶薩以是一切書論工巧伎術業處加行精進巧方便智。摧伏一切外道異學。如是名為菩薩世間善巧方便。此巧方便共諸聲聞獨覺乘等。亦作一切佛法依因。亦是善巧諸行依處。亦是善巧任運無思滅退墮法

  又。善男子。若諸菩薩不依明師。不依善友。修行世間善巧方便。是諸菩薩愚於世間善巧方便向諸惡趣。不能隨順安住出世巧方便智。亦非一切真實福田。不能善巧知諸有情根行差別。以於善巧方便愚故。

  為諸聲聞及獨覺乘。非大乘器及於大乘根未熟者。宣說大乘令其修學。

  又為大乘法器有情。宣說聲聞獨覺乘法。令修聲聞獨覺乘行。

  為獨覺乘法器有情說聲聞乘。令其修習聲聞乘行。

  為聲聞乘法器有情。說生死法令其愛著。不為宣說厭生死法。

  又於善巧方便愚故。若諸有情樂行殺生。廣說乃至執著邪見。為彼宣說甚深大乘。不為宣說生死。流轉死。此生彼眾苦果報。令其厭怖離諸惡法。

  又於善巧方便愚故。乃至若諸有情樂修淨戒。令修布施。

  若諸有情樂修安忍。勸捨安忍。令修淨戒。

  若諸有情樂修精進。勸捨精進。令修安忍。

  若諸有情樂修靜慮。勸捨靜慮。令修精進。

  若諸有情樂修般若。勸捨般若。令修靜慮。

  如是菩薩愚於世間善巧方便。不能真實利樂有情。與諸有情為惡知識。此巧方便依有所得。有所執著。如是名為菩薩世間善巧方便。如是世間善巧方便。共諸聲聞獨覺乘等。此不名為大甲冑輪。亦不由此名為菩薩摩訶薩也及名一切聲聞獨覺真實福田。

  云何名為菩薩出世善巧方便。謂諸菩薩但為利他。不為自利。示現種種工巧伎術。為成熟他承事供養諸佛世尊。或諸菩薩。或諸獨覺。或諸聲聞。或母。或父。或諸病者。或諸羸劣無依怙者。若見厄難臨被害者。種種勤苦方便救濟。以四攝事成熟有情。隨其意樂隨其根器為諸有情宣說正法。又能漸次勸諸聲聞修獨覺乘。勸諸獨覺修習大乘。若於聲聞及獨覺乘根未熟者。為說厭離生死苦法。令其修學厭離生死欣求涅槃。若諸有情樂行殺生。廣說乃至樂著邪見。隨其根性。或為宣說生死。流轉死。此生彼眾苦果報。令其厭怖離諸惡法。或為宣說與聲聞乘相應正法。或為宣說與獨覺乘相應正法。或為宣說無上乘中淺近之法令漸修學。若諸有情已樂布施。為說勝上受持淨戒令其修學。廣說乃至若諸有情已樂靜慮。為說勝上無漏聖道所攝般若令其修學。此巧方便依無所得無所執著。如是名為菩薩出世善巧方便大甲冑輪。

  善男子。若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善巧方便大甲冑輪。從初發心。一切五欲皆能除斷。得名菩薩摩訶薩也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

  爾時。世尊欲重顯此義。而說頌曰。

  所修慧有二。世間出世間。取著名世間。無取著出世。

  修善巧方便。依二種差別。有所得世間。無所得出世。

  若唯說一乘。是名惡說法。不能自成熟。亦不能度他。

  一向惡眾生。為說三乘教。是則為愚癡。不名摩訶薩。

  有堪趣三乘。欣求聞正法。為說樂生死。非為智者相。

  專意諦思惟。隨根欲教化。此善巧方便。智者所稱譽。

  眾生雖有惡。而堪入三乘。隨根器教導。令解脫眾惡。

  復次。善男子。菩薩摩訶薩復有大慈大甲冑輪。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。從初發心。一切五欲皆能除斷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。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云何大慈大甲冑輪。

  善男子。慈有二種。謂法緣慈。有情緣慈。

  法緣慈者。名為大慈。名大甲冑。有情緣慈。不名大慈。非大甲冑。所以者何。有情緣慈。共諸聲聞獨覺乘等。聲聞獨覺為自利樂。不為有情精勤修習有情緣慈。聲聞獨覺為自寂靜為自涅槃為滅自惑為滅自結。不為有情精勤修習有情緣慈。是故。此慈不名大慈。非大甲冑。其法緣慈。不共聲聞獨覺乘等。唯諸菩薩摩訶薩眾所能修行。菩薩摩訶薩普為利樂一切有情。精勤修習此法緣慈。菩薩摩訶薩普為一切有情寂靜及得涅槃滅煩惱結。精勤修習此法緣慈。是故。此慈名為大慈。是大甲冑。又諸菩薩修法緣慈。不依諸蘊。不依諸處。不依諸界。不依念住。乃至不依道支。不依欲界。不依色界。不依無色界。不依此世。不依他世。不依此岸。不依彼岸。不依得。不依不得。如是菩薩修法緣慈。超諸聲聞獨覺乘地。是名菩薩法緣大慈大甲冑輪。

  善男子。若菩薩摩訶薩成此大慈大甲冑輪。從初發心。一切五欲皆能除斷。得名菩薩摩訶薩也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。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

  爾時。世尊重顯此義。而說頌曰。

  聲聞及獨覺。修有情緣慈。心帶十三過。唯求自利樂。

  菩薩大名稱。普為諸有情。修不共大慈。心離十三過。

  心除十三垢。為趣大菩提。修法緣大慈。成福田非遠。

  安住十三力。出過諸有情。猶如師子王。超勝諸禽獸。

  降伏十三怨。離斷常邊執。心無有染濁。速證大菩提。

  復次。善男子。菩薩摩訶薩復有大悲大甲冑輪。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。從初發心。一切五欲皆能除斷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。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所以者何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。但為己身得利樂故而修行悲。不欲普為一切有情得利樂故修行大悲。菩薩摩訶薩不為己身得利樂故而修行悲。但欲普為一切有情得利樂故修行大悲。是故。菩薩成就大悲大甲冑輪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。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是菩薩摩訶薩普為饒益諸有情故行四攝事而成熟之。謂由大悲普為利樂諸有情故行布施攝能捨一切珍寶。財物。禽獸。僕使。國城。妻子。乃至身命無所悋惜。行無所得為方便故。不見一切所化有情。不見施者。不見受者。不見施物。不見施行。不見施行所得果報。乃至不見無所得行。如是大悲普為利樂諸有情故。行愛語攝。行利行攝。行同事攝。隨其所應如上廣說。乃至不見無所得行。是菩薩摩訶薩常以最勝能調伏心。能寂靜心。無數量心。不行一切蘊處界心。所生無動無住大悲大甲冑輪。成熟一切所化有情心無厭倦。如是名為菩薩大悲大甲冑輪。不共一切聲聞獨覺。

  善男子。若菩薩摩訶薩成此大悲大甲冑輪。從初發心。一切五欲皆能除斷。得名菩薩摩訶薩也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。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

  爾時。世尊重顯此義。而說頌曰。

  甚深微妙法。所成之大悲。難測類虛空。無色無安住。

  菩薩大精進。具杜多功德。勝智成大悲。勇健超諸世。

  無依怙有情。生死苦穢縛。大悲水沐浴。令解脫眾苦。

  菩薩行大悲。能竭生死海。非諸聲聞眾。及獨覺所行。

  眾生貪恚癡。迷謬墮惡趣。濯以大悲水。脫苦得蕭然。

  復次。善男子。菩薩摩訶薩復有能引遍滿虛空無量無邊廣大眾具。辭無礙解一切佛法諸三摩地諸陀羅尼。堅固大忍大甲冑輪。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。從初發心。一切五欲皆能除斷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。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。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云何菩薩摩訶薩能引遍滿虛空無量無邊廣大眾具。辭無礙解一切佛法諸三摩地諸陀羅尼。堅固大忍大甲冑輪。謂諸菩薩於一切法審諦照察。如明月光遍滿虛空。其心平等無依。無相。無住。無染。普於一切三摩地門。陀羅尼門。心無行動。於諸眼色。眼識。眼觸。離意染著心無行動。於眼觸緣生內三受。或樂。或苦。或非苦樂。心常寂定無所取著。於諸耳聲。耳識。耳觸。於諸鼻香。鼻識。鼻觸。於諸舌味。舌識。舌觸。於諸身觸。身識。身觸。於諸意法。意識。意觸。廣說亦爾。普於一切心意識中。心常寂定無所取著。於心意識所生三受。或樂。或苦。或非苦樂。心常寂定無所取著。普於三世諸蘊界處一切品類。皆無取著。心無行動。普於一切三界。三行。三觸。三受。三根。三乘。三律儀。三解脫一切品類。其心寂靜無住。無相。無所取著。平等而住。普於一切布施。淨戒。安忍。精進。靜慮。般若波羅蜜多。心無行動寂靜而住。如是普於四念住。四正斷。四神足。五根。五力。七等覺支。八聖道支。心無行動寂靜而住。普於一切九次第定。心無行動寂靜而住。又於三行無障法智道支道體所引作用。皆無取著心無行動。於阿賴耶。非阿賴耶。有取。無取。有漏。無漏。此岸。彼岸。小大無量。作與不作。善惡無記。諸品類中。心無行動寂靜而住。普於一切大慈大悲。善巧方便。成熟有情乃至十地。三不護。四無所畏。乃至十八不共佛法一切品類皆無取著。心無所動寂靜而住。菩薩摩訶薩由此輪故能永息除三受過失。能永寂滅一切分別。能永遠離一切法相。復能安住能引一切虛空眼頂諸三摩地。諸陀羅尼善巧方便大甲冑輪。菩薩安住如是輪故。一切過去所引未盡惡不善業。無暇惡趣。諸有諸趣。死生諸業。皆能除滅。令盡無餘不受果報

  又。善男子。譬如世界火災將起。五日出時一切世間小池。大池。小河。大河。小海。大海。水皆枯竭滅盡無餘。如是菩薩成就能引遍滿虛空無量無邊廣大眾。具辭無礙解一切佛法。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。復能安住能引一切虛空眼頂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善巧方便大甲冑輪。一切過去所引未盡惡不善業。無暇惡趣諸有諸趣死生諸業皆能除滅。令盡無餘不受果報

  又。善男子。譬如世界水災起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諸小世界。各四大洲八萬小渚。妙高山王。及諸山等。皆為灰水浸爛銷盡令無有餘。如是菩薩成就能引遍滿虛空無量無邊廣大眾。具辭無礙解一切佛法。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。復能安住能引一切虛空眼頂。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善巧方便大甲冑輪。一切過去所引未盡惡不善業。無暇惡趣諸有諸趣死生諸業皆能除滅。令盡無餘不受果報

  又。善男子。譬如黑暗遍滿虛空朗日出時皆能除滅。如是菩薩成就能引遍滿虛空無量無邊廣大眾。具辭無礙解一切佛法。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。復能安住能引一切虛空眼頂。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善巧方便大甲冑輪。發起無邊虛空智日。能永除滅自身四倒無明黑暗。一切過去所引未盡惡不善業。無暇惡趣諸有諸趣死生諸業皆能除滅。令盡無餘不受果報。又由此故於諸佛法增進自在常無退轉。不復隨順惡友力行。常得不離見一切佛及諸菩薩聲聞弟子。不離聞法。不離親近供養眾僧。於諸功德心常無厭。乃至菩提恒無間斷。又常不離念佛思惟乃至夢中亦無暫廢

  又。善男子。云何菩薩摩訶薩能引遍滿虛空無量無邊廣大眾。具辭無礙解一切佛法。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。謂諸菩薩入初靜慮乃至第四靜慮。入無邊虛空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。入滅受想定。住此定中一切三受三行斷滅。心無行動。諸受想思觸作意等悉皆斷滅。安住此定。或一日夜。或復乃至七七日夜受定味食。從此定起其心寂靜。無所取著宴然而住。復入勝義究竟空定。住此定中其心平等。無所取著猶若虛空。身諸毛孔皆出霜液狀如昴星。滅除一切欝烝結縛。從此定起得正憶念。最勝喜樂充遍其身。如大自在天子入現一切樂定。身諸毛孔皆遍受樂。如是菩薩樂觸其身便思念佛。思念佛故。則唯見佛不見餘相。菩薩爾時。若念一佛則見一佛。若念多佛。則見多佛。若念小身佛則見小身佛。若念大身佛則見大身佛。若念無量身佛則見無量身佛。若念自身為佛身相。則見自身同於佛身眾相圓滿。若念他身為佛身相。則見他身同於佛身眾相圓滿。若念一切情非情數所有色像為佛身相。則見一切情非情數所有色像皆同佛身眾相圓滿。不見其餘一切色像。菩薩爾時便作是念。一切諸法一切色像皆如幻等諦實不虛。我今復應皆悉斷滅一切三受三行等法令無有餘。作是念已入滅盡定。住此定中如心所期皆盡斷滅。受定味食。或一七日夜。或二七日夜。或三。四。五。六。七。八。九。十七日夜。或經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。隨力所能安住此定受定味食。從此定起其心寂靜。無所取著宴然而住。復入勝義究竟空定廣說如前。乃至思念佛身相已。知一切法。一切色像。皆如幻等諦實不虛。

  善男子。是名菩薩摩訶薩能引遍滿虛空無量無邊廣大眾。具辭無礙解一切佛法。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。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。則能安住能引一切虛空眼頂諸三摩地。諸陀羅尼善巧方便大甲冑輪。住此輪故。發起無邊虛空智日。能永除滅自身四倒無明黑暗。一切過去所引未盡惡不善業。無暇惡趣諸有諸趣死生諸業皆能除滅。令盡無餘不受果報。

  善男子。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。從初發心。一切五欲皆能除斷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。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由此輪故於諸佛法增進自在常無退轉。不復隨順惡友力行。常得不離見一切佛及諸菩薩聲聞弟子。不離聞法不離親近供養眾僧。於諸功德心常無厭。乃至菩提恒無間斷。又常不離念佛思惟乃至夢中亦無暫廢。如是菩薩福德智慧速疾圓滿。不久安住清淨佛國。證得無上正等菩提。於彼佛國一切有情皆受化生色相如佛。煩惱微薄皆住大乘。

  爾時。世尊重顯此義。而說頌曰。

  欲成諸法器。斷一切煩惱。常趣入真空。眾事無難作。

  為斷諸有縛。當勤修等持。功德定相應。必獲難思慧。

  修靜慮無色。滅定真空觀。起念佛勝智。能盡一切惡。

  有無一切法。破以真空觀。永離諸惡趣。常得見諸佛。

  善修真空觀。勤學諸善法。供養一切佛。速當成佛果。

  為有情親友。滅除煩惱病。速住淨佛國。證得大菩提。

  眾生如佛相。遍滿於佛土。皆趣求佛乘。離聲聞獨覺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