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廣正法、辯證佛學、研究佛法、以經解經、廣宣佛理

2017年4月10日

【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】福田相品第七之一



(2017.04.09 校對修正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)


  復次。善男子。菩薩摩訶薩有十財施大甲冑輪。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。從初發心。一切五欲皆能除斷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何等為十。所謂。

  布施種種飲食。衣服。寶飾。象馬車乘。及以自身手足。耳鼻。頭目。髓腦。皮骨。血肉。國城。妻子。奴婢。田宅。如是一一行布施時不顧身命。不專為己求於世間。出世間樂。發心布施。

  但欲普為一切有情生長大慈大悲芽故。發心布施。

  為欲引發善巧方便殊勝智故。發心布施。

  為欲引發一切有情安樂事故。發心布施。

  為欲除滅一切有情苦惱事故。發心布施。

  無勝他心。無麁獷心。無嫉妬心。無慳悋心。而行布施。於所施物若多。若少。下至一食終不希求自受果報。發心布施。

  終不希求聲聞乘果。發心布施。

  終不希求獨覺乘果。發心布施。

  於所施物若多。若少。下至一食。但為希求一切種智。發心布施。

  善男子。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十種財施大甲冑輪。從初發心。一切五欲皆能除斷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所以者何。聲聞獨覺發心布施無大慈悲。但為己身捨貧窮故。但為己身脫眾苦故。但為己身得安樂故。但為己身證涅槃故。不能普為一切有情而行布施。菩薩摩訶薩發心布施有大慈悲。普為有情捨貧窮故。普為有情脫眾苦故。普為有情得安樂故。普為有情證涅槃故。不為自身而行布施。以是義故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菩薩摩訶薩修行財施波羅蜜多時。於妙五欲心無染著。自所攝受一切樂具。普能施與一切有情。依普攝受諸有情心依。自忍受一切苦心依。滅一切有情苦心依。與一切有情樂心依。與有情大涅槃心而行布施。以是義故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。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

  善男子。若於五欲心無染著具大慈悲而行布施。是名菩薩摩訶薩也。亦名一切聲聞獨覺真實福田。若不除斷世間五欲。無大慈悲而行布施。雖捨無量無邊施物。而猶不得名為菩薩摩訶薩也。亦非一切聲聞獨覺真實福田。此施不蒙聖印所印。是故。應斷世間五欲具大慈悲而行布施。若不斷於世間五欲無大慈悲而行布施。不名菩薩非真福田。

  善男子。染著五欲行布施輪。尚不能滅自身所有少分苦惱。況能除滅一切有情無量苦惱。

  爾時。世尊重顯此義。而說頌曰。

  成就財施輪。智者淨意樂。盡離於五欲。安樂諸有情。

  為樂諸有情。不求自果報。雖行少分施。而名真福田。

  雖復施眾多。而依止五欲。非聖印所印。住不定聚中。

  雖行少分施。而不依五欲。名聲聞獨覺。真實良福田。

  故應捨五欲。常行清淨施。安樂有情眾。成真實福田。

  復次。善男子。菩薩摩訶薩有十法施大甲冑輪。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。從初發心。一切五欲皆能除斷。速能獲得日燈光定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何等為十。謂。

  諸如來所說正法。或聲聞乘相應正法。或獨覺乘相應正法。或與大乘相應正法。或世間法。或出世間法。或有漏法。或無漏法。或有為法。或無為法。或不二法。菩薩摩訶薩於此十法深信敬重一切聽聞。隨力所能審諦領受。思惟觀察究竟通利。隨其所宜為他演說。於說法時無嫉妬心。無慳悋心。無憍慢心。無求利心。無輕他心。無自舉心。有恭敬心。有饒益心。有大慈心。有大悲心。為聲聞乘補特伽羅說聲聞法。不為彼說獨覺乘法及大乘法。為獨覺乘補特伽羅說獨覺法。不為彼說聲聞乘法及大乘法。為於大乘補特伽羅說大乘法。不為彼說聲聞乘法。獨覺乘法。隨諸有情根器所能為說正法。非根器者終不為說。於其大乘諸有情所。終不勸修獨覺乘行。聲聞乘行。於獨覺乘諸有情所。或時勸彼修大乘行。於聲聞乘諸有情所。或時勸修獨覺乘行。及大乘行。於諸如來所說正法。下至一頌。乃至半句深信敬重。終不毀謗障蔽隱沒。於說法師起世尊想。於聽法眾起病者想。於所說法起良藥想。斷除五欲無所希求。宣說正法。

  善男子。是名菩薩摩訶薩十種法施大甲冑輪。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能斷五欲。速能獲得日燈光定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。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

  爾時。世尊重顯此義。而說頌曰。

  智者修法施。隨器說三乘。不為說餘乘。恐聞而謗法。

  稱根器說法。不為非根器。各隨其所樂。勸進令歡喜。

  終不勸大乘。令修二乘行。或時勸彼二。進修中上乘。

  常恭敬聽法。深信不毀謗。供養說法師。如佛世尊想。

  勸聞妙法藥。令除煩惱病。捨利養名譽。而宣說正法。

  復次。善男子。菩薩摩訶薩復有淨戒大甲冑輪。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。從初發心。一切五欲皆能除斷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。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云何淨戒大甲冑輪。

  善男子。菩薩淨戒有二種相。

  一者共。

  二者不共。

  云何菩薩共淨戒輪。謂諸在家近事近住所受律儀。或復出家及受具足別解脫戒。如是律儀別解脫戒。是名菩薩共淨戒輪。共諸聲聞獨覺乘等。菩薩不由此淨戒輪。能除一切有情煩惱諸惡見趣及能解脫業障生死。此不名為大甲冑輪。亦不由此名為菩薩摩訶薩也及名一切聲聞獨覺真實福田。

  云何菩薩不共淨戒大甲冑輪。謂諸菩薩普於十方一切有情起平等心無擾動心。無怨恨心。護持淨戒。普於一切持戒犯戒。布施慳貪。慈悲忿恚。精進懈怠。下中上品諸有情所無差別心。無差別想。護持淨戒。普於三界一切有情。無恚無忿及諸惡行護持淨戒。普於三有蘊界處中無所分別護持淨戒。不依欲界。護持淨戒。不依色界護持淨戒。不依無色界護持淨戒。不觀諸有一切果報護持淨戒。不依一切得與不得護持淨戒。不依諸行護持淨戒。是名菩薩不共淨戒大甲冑輪。

  善男子。若菩薩摩訶薩成此淨戒大甲冑輪。從初發心。一切五欲皆能除斷。得名菩薩摩訶薩也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。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

  爾時。世尊重顯此義。而說頌曰。

  住在家律義。出家解脫戒。與二乘等共。不名摩訶薩。

  智者修空法。不依諸世間。亦不依諸有。護持清淨戒。

  離取相尸羅。無染無諸漏。護持如是戒。名真實福田。

  復次。善男子。菩薩摩訶薩復有安忍大甲冑輪。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。從初發心。一切五欲皆能除斷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。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云何安忍大甲冑輪。

  善男子。菩薩安忍有二種相。

  一者世間。

  二者出世間。

  云何菩薩世間安忍。謂有漏忍。緣諸有情有取有相依諸果報依諸福業所發起忍。依自諸色聲香味觸所發起忍。有發趣忍。無堪能忍。力羸劣忍。棄眾生忍。有誑詐忍。矯悅他忍。不為利樂諸有情忍。是名菩薩世間安忍。如是安忍共諸聲聞獨覺乘等。此不名為大甲冑輪。亦不由此名為菩薩摩訶薩也。及名一切聲聞獨覺真實福田。

  云何菩薩出世安忍大甲冑輪。謂無漏忍。一切賢聖大法光明。普為利樂一切有情。無染著忍。永斷一切所作事業。語言因相文字音聲行依處安忍。修此忍故。能斷一切三結。三受。三相。三世。三有。三行。三不善根。四種瀑流。四扼。四取。四種身繫。修此忍時心意寂靜。是名菩薩出世安忍大甲冑輪。

  善男子。若菩薩摩訶薩成此安忍大甲冑輪。從初發心。一切五欲皆能除斷。得名菩薩摩訶薩也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。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

  爾時。世尊重顯此義。而說頌曰。

  安忍說二種。謂有相無相。有相忍有著。智者不稱譽。

  修忍依三行。依蘊界處等。是名有漏忍。非摩訶薩相。

  為滅四顛倒。修無染著忍。寂靜三行等。此忍可稱譽。

  能寂靜諸行。離一切分別。心平等如空。此忍可稱譽。

  諸法同一趣。空無相寂滅。心無所住著。此忍成大利。

  復次。善男子。菩薩摩訶薩復有精進大甲冑輪。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。從初發心。一切五欲皆能除斷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。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云何精進大甲冑輪。

  善男子。菩薩精進有二種相。

  一者世間。

  二者出世間。

  云何菩薩世間精進。謂諸菩薩精進勇猛。勤修三種世福業事。何等為三。

  一者施福業事。

  二者戒福業事。

  三者修福業事。

  修此即名三種精進。如是精進緣諸眾生有漏有取。依諸果報。依諸福業。是名菩薩世間精進。如是精進共諸聲聞獨覺乘等。此不名為大甲冑輪。亦不由此名為菩薩摩訶薩也及名一切聲聞獨覺真實福田。

  云何菩薩出世精進大甲冑輪。謂諸菩薩勇猛精進。於諸眾生其心平等。除滅一切煩惱業苦。如是精進一切賢聖共所稱譽。無漏無取。無所依止。普於一切精進懈怠。布施慳貪。持戒破戒。慈悲忿恚。下中上品。諸眾生所無差別心。無差別想。勇猛精進。普於三界一切眾生平等。無二為作事業。語言。思惟。諸行依處無所住著勇猛精進。普於三有蘊界處中。無所分別勇猛精進。不依欲界勇猛精進。不依色界勇猛精進。不依無色界勇猛精進。不觀諸有一切果報勇猛精進。不依一切得與不得勇猛精進。不依諸行勇猛精進。不依三種世福業事勇猛精進。具足出世三福業事勇猛精進。是名菩薩出世精進大甲冑輪。

  善男子。若菩薩摩訶薩成此精進大甲冑輪。從初發心。一切五欲皆能除斷得名菩薩摩訶薩也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。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

  爾時。世尊重顯此義。而說頌曰。

  於六根染著。漂愚五瀑流。雖勇猛精進。智者皆厭毀。

  緣眾生精進。有漏及有取。非真實福田。不名摩訶薩。

  智者勤精進。遠離一切著。心無所依止。名真實福田。

  不染著名色。離蘊界處等。為眾作歸依。是名摩訶薩。

  行世如水月。修精進究竟。此輪能永斷。眾生煩惱縛。

  復次。善男子。菩薩摩訶薩復有靜慮大甲冑輪。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。從初發心。一切五欲皆能除斷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。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云何靜慮大甲冑輪。

  善男子。菩薩靜慮有二種相。

  一者世間。

  二者出世間。

  云何菩薩世間靜慮。謂諸菩薩依著諸蘊修習靜慮。依著諸界修習靜慮。依著諸處修習靜慮。依著欲界修習靜慮。依著色界修習靜慮。依著無色界修習靜慮。依著三律儀修習靜慮。依著三解脫修習靜慮。依著四念住修習靜慮。依著四正斷修習靜慮。依著四神足修習靜慮。依著五根修習靜慮。依著五力修習靜慮。依著七等覺支修習靜慮。依著八聖道支修習靜慮。依著地界修習靜慮。依著水界修習靜慮。依著火界修習靜慮。依著風界修習靜慮。依著空界修習靜慮。依著識界修習靜慮。依著樂受修習靜慮。依著苦受修習靜慮。依著不苦不樂受修習靜慮。依著虛空無邊處修習靜慮。依著識無邊處修習靜慮。依著無所有處修習靜慮。依著非想非非想處修習靜慮。依著此世修習靜慮。依著他世修習靜慮。依著小想修習靜慮。依著大想修習靜慮。依著無量想修習靜慮。如是靜慮。有漏有取有所依著。是名菩薩世間靜慮。如是靜慮共諸聲聞獨覺乘等。此不名為大甲冑輪。亦不由此名為菩薩摩訶薩也及名一切聲聞獨覺真實福田。

  云何菩薩出世靜慮。謂諸菩薩遠離諸蘊修習靜慮。遠離諸界修習靜慮。遠離諸處修習靜慮。遠離欲界修習靜慮。遠離色界修習靜慮。遠離無色界修習靜慮。遠離三律儀修習靜慮。遠離三解脫修習靜慮。遠離四念住修習靜慮。遠離四正斷修習靜慮。遠離四神足修習靜慮。遠離五根修習靜慮。遠離五力修習靜慮。遠離七等覺支修習靜慮。遠離八聖道支修習靜慮。遠離地界修習靜慮。遠離水界修習靜慮。遠離火界修習靜慮。遠離風界修習靜慮。遠離空界修習靜慮。遠離識界修習靜慮。遠離樂受修習靜慮。遠離苦受修習靜慮。遠離不苦不樂受修習靜慮。遠離虛空無邊處修習靜慮。遠離識無邊處修習靜慮。遠離無所有處修習靜慮。遠離非想非非想處修習靜慮。遠離此世修習靜慮。遠離他世修習靜慮。遠離小想修習靜慮。遠離大想修習靜慮。遠離無量想修習靜慮。如是靜慮能發賢聖廣大光明。無漏無取。無所依著。是名菩薩出世靜慮大甲冑輪。

  善男子。若菩薩摩訶薩成此靜慮大甲冑輪。從初發心。一切五欲皆能除斷。得名菩薩摩訶薩也。超勝一切聲聞獨覺。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。一切聲聞獨覺乘等。皆應供養承事守護。

  爾時。世尊重顯此義。而說頌曰。

  為捨己重擔。修有所得定。求斷自煩惱。非真智者相。

  依器有所觀。求解脫修定。取著此彼岸。非利樂有情。

  為利樂有情。修定捨重擔。滅一切煩惱。是真智者相。

  為潤諸有情。修無依著定。永斷諸有愛。是名大慧者。

  為解諸有縛。令住無畏城。修行寂止定。是名摩訶薩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