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廣正法、辯證佛學、研究佛法、以經解經、廣宣佛理

2017年11月20日

梵文梵音教學(六):十一面觀音神咒(藏傳大悲咒)發音示範與「南無」的變音



a字母的縮寫


  如果遇到前面單字最後一個字母為「a」短音,後面單字開頭字母也是「a」短音,這時候後面單字的開頭時常會合併到前面單字最後一個音成為「ā」長音,例如:
  tathāgatāya arhate ⇨ tathāgatāyārhate

  ārya avalokiteśvarāya ⇨ āryāvalokiteśvarāya

  sugatāya arhate ⇨ sugatāyārhate

變格與變音


  梵文有最複雜的兩個東西,「變格 Declension 」和「變音Sandhi」:
  所謂的「變格」,簡要來說就是梵文單字有分為「陽性」「陰性」「中性」,依照不同的三種屬性會有基本的八種變格:

  主格Nom. 受格Acc.  協助格Ins.  與格Dat.  奪格Abl.  所有格Gen.  方位格Loc.  呼格Voc.

  然後還要分「單數」「雙數(兩個)」或「多數(三個以上)」。

  不同的條件就得有不同的字尾變化,因此梵文一個單字有十幾種變化是家常便飯...XDD
  還不只這樣!每個字變格後,搭配不同的字尾,本身的字母發音可能也得跟著變化。

  然後還有一套非常複雜什麼字碰到什麼字得變為其他音,就是「變音Sandhi」...
   所以呢,單單一個梵文單字千變萬化...光看到就頭暈...😆

  舉例來說,梵文光「大象」就有約一百的單字可以使用,這一百個單字可不是全部都相同意思啊!這一百個大象的單字可能就有分為母象、公象、大象、小象、胖象、瘦象、乖象、兇象、活象、死象...XDD  這之類的...😆

  還有一個我們常見的「六種震動」,就是『動、遍動、等遍動,起、遍起、等遍起,涌、遍涌、等遍涌,震、遍震、等遍震,吼、遍吼、等遍吼,擊、遍擊、等遍擊。』梵文裡面光是一個「震動」就有能輕鬆講出十八種不同程度的說法。

  就是因為分得如此細膩,所以才被美國太空總署NASA稱讚為全世界最好的語文系統。還好,我們不用講解「變音」,網路上有所謂的「The Sandhi Engine」,您只要把兩個字源丟進去,它就會跟您說要不要「變音」~ 😁

「南無」的變音


  看到這邊,大家終於了解了,怪不得一個「南無」怎麼有那麼多種寫法!namo、nama、namaḥ,最常見就是這三者。「南無」最原本的字是「namas नमस्」,就是「尊敬、稽首皈依、服從」的意思。
  當「namas」後面接著「s」「ś」或「k」字母開頭的單字,這時候「namas」必須Sandhi為「namaḥ」:

  namas sarva ⇨ namaḥ sarva

  namas srotāpanānām ⇨ namaḥ srotāpanānām

  namas śākyamunaye ⇨ namaḥ śākyamunaye

  namas śiva ⇨ namaḥ śiva

  namas kotī ⇨ namaḥ kotī
  當「namas」後面接著「ā」「ī」「i」「e」「ṛ」或「ṝ」字母開頭的單字,這時候「namas」必須Sandhi為「nama」:

  namas ārya ⇨ nama ārya

  namas indrāya ⇨ nama indrāya

  namas īdṛśa ⇨ nama īdṛśa

  namas ṛkṣa ⇨ nama ṛkṣa
  當「namas」後面接著「b」「d」「g」「l」「m」「n」「p」「r」或「v」字母開頭的單字,這時候「namas」必須Sandhi為「namo」:

  namas bhagavate ⇨ namo bhagavate

  namas loke  ⇨ namo loke

  namas gaja ⇨ namo gaja

  namas ratna ⇨ namo ratna

  namas nāga ⇨ namo nāga
  當「namas」後面接著「t」開頭的字,可以用原本的樣子「namas」來見人...XD:

  namas tathāgatāya

  這就是梵文!光是一個「南無」就得有這麼複雜的關係變化,這邊還只是舉一些例子出來,還有些音並沒有舉例出來。
  
  總之,現在大家知道為何「南無」會有這麼多種寫法了。😊

十一面觀音神咒發音示範


  目前我們校對修正出來的【十一面觀音神咒(藏傳大悲咒)】咒文內容應該已經有95%以上的正確率了,下面的發音練習,會直接針對咒文內容發音,兩字中間的「a音縮寫」的部分請自行注意,不再另外解說原本正確的單字為何,有需要咒本者,下面有文章鏈結。

  下面幾個比較難發音,或常見的發音錯字,特別提出示範:
  「sarva」裡面的「r」只有單獨一個字母,要發一個彈舌近似「der」的音,中文字聽起來應該像「沙 der 發」,如果您不會「彈舌」,可以先用捲舌「爾」來代替,再慢慢練習「彈舌」的正確發音。

  「rhate」,原本的字是「arhate」,時常跟在「tathāgatāya」後面,變成「tathāgatāyā rhate」,「rhate」裡面的「r」只有單獨一個字母,要發一個彈舌近似「der」的音。

  「namaḥ」,我們在教學(四)有提到過,這叫做「止韻」,最後面的結尾發音像卡拉OK echo回音的感覺,絕大多數的梵音教學結尾止韻都沒發音出來,要特別注意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