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廣正法、辯證佛學、研究佛法、以經解經、廣宣佛理

2017年5月31日

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。第六分。無所得品第九


(2017.05.31 校對更新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)

  爾時。會中有菩薩摩訶薩名為善思。問最勝曰。佛授天王菩提記耶。

  最勝答曰。我雖受記而猶夢等。

  爾時。善思復問最勝。天王受記為何所得。

  最勝答言。我雖受記而無所得。

  善思復言。無所得者不得何法。

  最勝報言。無所得者謂不得我。不得有情。乃至不得知者。見者。不得諸蘊及諸界。處。若善。非善。若雜染。若清淨。若有漏。若無漏。若世間。若出世間。若有為。若無為。若生死若涅槃。於如是等皆無所得。

  善思又問。若無所得用受記為。

  最勝答言。以無所得故得受記。

  善思復問。若如天王所說義者。便有二智。一。無所得。二。得受記。

  最勝答言。若有二者則無受記。所以者何。佛智無二。諸佛世尊以不二智授菩薩記。

  善思又言。若智不二。云何而有授記。受記。

  最勝答言。授記。受記其際無二。

  善思復言。無二際者云何有記。

  最勝答言。達無二際即為有記。

  善思復問。天王今者住何際中而得受記。

  最勝答言。我住我際。住有情際乃至知者。見者際中而得受記。

  善思復問。此我際等當於何求。

  最勝答言。當於諸佛解脫際求。

  善思又問。佛解脫際復於何求。

  最勝答曰。當於無明有愛際求。

  善思又問。無明有愛復於何求。

  最勝答曰。當於畢竟不生際求。

  善思又問。此不生際復於何求。

  最勝答曰。此際當於無知際求。

  善思又問。無知際者即無所知。云何此際當於彼求。

  最勝答曰。若有所知求不可得。以無知故於彼際求。

  善思又問。此際離言云何可求。

  最勝答曰。以語言斷是故。可求。

  善思又問。此語言云何斷。

  最勝答曰。諸法依義不依語故。

  善思又問。云何依義。

  最勝答曰。不見義相。

  善思又問。云何不見。

  最勝答曰。不起分別。義是所依。我為能依。無此二事故名不見。

  善思又問。若不見義。此何所求。

  最勝答曰。無見無取故名為求。

  善思又問。法可求者即為有求。

  最勝答曰。是義不然。夫求法者實無所求。何以故。若實可求即為非法。

  善思又問。何者是法。

  最勝答曰。法無文字亦離語言。

  善思又問。離文言中何者是法。

  最勝答曰。性離文言心行處滅。是名為法。一切法性皆不可說。其不可說亦不可說。若有所說即是虛妄。虛妄法中都無實法。

  善思又問。諸佛菩薩常有言說皆虛妄耶。

  最勝答曰。諸佛菩薩從始至終不說一字。云何虛妄。

  善思又問。若有所說當有何咎。

  最勝答曰。有語言咎。

  善思又問。語言何咎。

  最勝答曰。有思議咎。

  善思又問。何法無咎。

  最勝答曰。有說。無說。不見二相是則無咎。

  善思又問。咎何為本。

  最勝答曰。能執為本。

  善思又問。執何為本。

  最勝答曰。著心為本。

  善思又問。著何為本。

  最勝答曰。虛妄分別為本。

  善思又問。虛妄分別以何為本。

  最勝答曰。攀緣為本。

  善思又問。何所攀緣。

  最勝答曰。攀緣色。聲。香。味。觸。法。

  善思又問。云何無緣。

  最勝答曰。若離愛取則無所緣。以是義故。如來常說諸法平等不可攀緣。

  說此法時。五千苾芻遠塵離垢生淨法眼。復有一萬二千菩薩得無生忍。無量無邊諸有情類俱發無上正等覺心。

  爾時。最勝即從座起。偏覆左肩。右膝著地。合掌恭敬而白佛言。諸善男子善女人等聞深般若波羅蜜多。云何未發菩提心者即能發心。皆悉成就得不退轉。行常勝進而無退墮。

  佛言。天王。諦聽。諦聽。極善作意。當為汝說。

  最勝白言。善哉。大聖。唯然。願說。我等樂聞。

  佛告最勝。天王當知。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聞深般若波羅蜜多。以純淨意發菩提心。正信具足親近賢聖。樂聞正法遠離嫉慳。常修寂靜好行惠施。心無限礙離諸穢濁。正信業果心不猶豫。如實了知黑白業果。設為身命終不作惡。是善男子善女人等。如是修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。則能遠離十惡業道。心常繫念十善業道。是善男子善女人等。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。若見沙門。婆羅門等正行精進。戒品清潔。多聞解義。常起正念心性調柔。寂靜無亂恒為愛語。勤修諸善遠離眾惡。於自不高於他不蔑。離麁惡語遠無義言。不捨念住其心調直。能斷暴流善拔毒箭。於諸重擔悉能棄捨。超出無暇越度後有。是善男子善女人等。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。見此菩薩則應親附依為善友。

  時。此菩薩方便善巧。隨其所宜而為說法。汝等當知。能行施者當得富樂。受持淨戒尊貴生天。聽聞正法獲大智慧。復告之言。此是布施。此布施果。此是慳悋。此慳悋果。此是淨戒。此淨戒果。此是犯戒。此犯戒果。此是安忍。此安忍果。此是忿恚。此忿恚果。此是精進。此精進果。此是懈怠。此懈怠果。此是靜慮。此靜慮果。此是散亂。此散亂果。此是妙慧。此妙慧果。此是愚癡。此愚癡果。此身善業。此身善業果。此身惡業。此身惡業果。此語善業。此語善業果。此語惡業。此語惡業果。此意善業。此意善業果。此意惡業。此意惡業果。此法應作。此法不應作。若如是修感長夜樂。不如是修獲長夜苦。是善男子善女人等。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。親近善友得聞如是次第說法。

  時。此菩薩知是法器。則為宣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。謂。空。無相。無願。無作。無生。無滅。無我。有情廣說乃至知者。見者。復為宣說甚深緣起。謂。因此法有彼法生。此法滅時彼法隨滅。所謂無明緣行。行緣識。識緣名色。名色緣六處。六處緣觸。觸緣受。受緣愛。愛緣取。取緣有。有緣生。生緣老死愁歎苦憂惱。若無明滅則行滅。乃至生。滅則老死愁歎苦憂惱滅。

  時。此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。復作是說。真實理中無有一法可生可滅。何以故。世間諸法皆因緣生。無我。有情。作者。受者。因緣和合說諸法生。因緣離散說諸法滅。無一實法受生。滅者。虛妄分別於三界中但有假名。隨業煩惱受果異熟。若以般若波羅蜜多如實觀察。則一切法無生無滅。無作無受。若法無作是亦無行。則於諸法心無所著。謂。不著色。受。想。行。識。不著眼處乃至意處。不著色處乃至法處。不著眼界乃至意界。不著色界乃至法界。不著眼識界乃至意識界。

  時。此菩薩復作是說。諸法自性皆畢竟空。寂靜。遠離。無取。無著。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因如是說。行常勝進而無退墮。

  天王當知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。樂見諸佛。樂聞正法。不墮卑賤。在所生處不離見佛聽受正法。供養眾僧。常見諸佛。勇猛精進志求正法。不著有為妻子。僕使。於資生具亦不貪著。不染諸欲。常依正教修佛隨念。捨俗出家如教修行轉為他說。雖為他說而不求報。見聽法眾常起大慈。於有情類恒起大悲。廣學多聞不惜身命。常樂遠離少欲喜足。但採義理不滯言詞。說法修行不專為己。為有情類得無上樂。謂佛菩提大涅槃界。

  天王當知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。如是修行遠離放逸。勇猛精進攝護諸根。若眼見色不著色相。如實觀察此色過患。耳聲。鼻香。舌味。身觸。意法亦爾。若縱諸根名為放逸。若能攝護名不放逸。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。調伏自心。將護他意。名不放逸。遠離貪欲。心順善法。尋伺。瞋癡。不善根本。身語惡業及二邪命。一切不善皆悉遠離。名不放逸。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心常正念。名不放逸。是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信為上首。正信之人不墮惡趣。心不行惡賢聖所讚。

  天王當知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。如法修行。隨所生處常得值佛。遠離二乘安住正道。得大自在成就大事。謂諸如來正智解脫。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。欲求安樂。常勤隨順一切智道。

  天王當知。今此大眾得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。已於過去無量大劫供養諸佛修集善根。是故。應當勤加精進勿令退失。若天。人等能制諸根不著五欲。遠離世間常修出世。三業清淨習助道法。名不放逸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。正信具足心不放逸。勤修精進令得勝法。名不放逸。諸菩薩摩訶薩欲具正信。心不放逸。精進正念。當學般若波羅蜜多。因是念智能疾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。具足正信心不放逸。勤修精進即得正念。用是念智知有。知無。云何有。無。若修正行得正解脫。是名為有。若修邪行得正解脫。是名為無。眼等六根。色等六境。世俗為有。勝義為無。精進菩薩能得菩提。是名為有。懈怠菩薩得菩提者。是名為無。說五取蘊皆從虛妄分別而生。是名為有。說世俗法不由因緣自然而起。是名為無。說色無常。苦。敗壞法。是名為有。若言常樂非敗壞法。是名為無。受。想。行。識亦復如是。無明緣行。是名為有。若離無明而行生者。是名為無。乃至生緣老死愁歎苦憂惱亦復如是。施得大富。是名為有。得貧窮者。是名為無。受持淨戒得生善趣。是名為有。生惡趣者。是名為無。乃至修慧能得成聖。是名為有。作愚夫者。是名為無。若修多聞能得大智。是名為有。得愚癡者。是名為無。若修正念能得出離。是名為有。不得為無。若行邪念不得出離。是名為有。能得為無。離我。我所能得解脫。是名為有。執我。我所能得解脫。是名為無。若言虛空遍一切處。是名為有。言五蘊中有真實我。是名為無。如實修智能得解脫。是名為有。若著邪智能得解脫。是名為無。離我等見能得空智。是名為有。著我等見能得空智。是名為無。

  天王當知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。知世有。無能修平等。了達諸法從因緣生。世俗故有。不起常見。知因緣法本性皆空。不生斷見。於諸佛教如實通達。

  天王當知。佛為菩薩略說四法。謂世沙門。婆羅門等及長壽天多起常見。為破彼執說行無常。有諸天人多貪著樂。為破彼故說一切苦。外道邪見執身有我。為破彼執說身無我。增上慢者謗真涅槃。是故。為說涅槃寂靜。說無常者。令其志求究竟之法。為說苦者。令於生死遠離願求。說無我者。為顯空門令其了達。說寂靜者。令達無相離諸相執。

  天王當知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。如是修學。於諸善法終無退墮。速成無上正等菩提。

  爾時。最勝復白佛言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修何等行護持正法。

  佛告最勝。天王當知。若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行不違言。尊重師長。隨順正法。心行調柔。志性純質。諸根寂靜。遠離一切惡不善法。修勝善根。名護正法。

  天王當知。若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修身。語。意三業慈悲。不徇利譽。持戒清淨。遠離諸見。名護正法。

  天王當知。若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心不隨愛。恚。癡。怖行。名護正法。修習慚愧。名護正法。說法修行皆如所聞。名護正法。

  天王當知。三世諸佛為護正法。說陀羅尼擁護天王及人王等。令護正法久住世間。與諸有情作大饒益。陀羅尼曰。

  呾姪他 阿虎洛 屈洛罰底(丁履反下悉同)虎剌挐莎(去聲呼下悉同)窶荼 者遮 者遮折(支熱反)尼阿奔(去聲呼)若剎多 剎多剎 延多 剎也莎訶 陜末尼羯洛 鄔魯鄔魯罰底迦 邏跋底迦阿鞞奢底尼莎剌尼 祛闍 祛闍末底 阿罰始尼 罰尸罰多 罰多 奴娑理尼 部多奴悉沒栗底 提罰多奴悉沒栗底 莎訶(九十七字) 。

  天王當知。此大神呪。能令一切天。龍。藥叉。健達縛。阿素洛。揭路茶。緊捺洛。莫呼洛伽。人。非人等一切有情皆得安樂。此大神呪。三世諸佛為護正法及護天王并人王等令得安樂。以方便力而宣說之。是故。天王及人王等。為令正法久住世故。自身眷屬得安樂故。國土有情無災難故。各應精勤至誠誦念。如是則令怨敵。災難。魔事。法障皆悉銷滅。由斯正法久住世間。與諸有情作大饒益。

  說是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呪時。諸天宮殿。山海。大地皆悉振動。有八十千諸有情類俱發無上正等覺心。

  時。最勝天王踊躍歡喜。以七寶網彌覆佛上。合掌恭敬復白佛言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修何等法。能於無上正等菩提心不移動。

  佛告最勝。天王當知。若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精勤修習無礙大慈。無厭大悲成辦大事。勤加精進學空等持。亦能精勤修平等智方便善巧。如實通達清淨大智。明了三世平等妙理無有障礙。履三世佛所行正道。

  天王當知。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修如是法。能於無上正等菩提心不移動。

  爾時。最勝復白佛言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修何等法。聞諸如來不思議事。不驚。不怖亦不憂惱。

  佛告最勝。天王當知。若菩薩摩訶薩具足修行妙慧妙智。親近善友樂聞深法。了知諸法皆如幻等。悟世無常生必歸滅。心無住著猶若虛空。

  天王當知。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修如是法。聞諸如來不思議事。不驚。不怖亦不憂惱。

  爾時。最勝復白佛言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修何等法。於一切處能得自在。

  佛告最勝。天王當知。若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修五神通。具足無礙諸解脫門。靜慮。無量方便般若波羅蜜多。於一切處能得自在。

  爾時。最勝復白佛言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得何等門。

  佛告最勝。天王當知。若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得妙智門。則能悟入一切有情諸根利鈍。得妙慧門。則能分別諸法句義。得總持門。了達一切語言音聲。得無礙門。能說諸法畢竟無盡。

  天王當知。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得如是門。

  爾時。最勝復白佛言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得何等力。

  佛告最勝。天王當知。若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得寂靜力。成就大悲故。得精進力。成就不退故。得多聞力。成就大智故。得信樂力。成就解脫故。得修行力。成就出離故。得安忍力。愛護有情故。得菩提心力。斷除我見故。得大悲力。化導有情故。得無生忍力。成就十力故。

  天王當知。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得如是等種種勝力。

  說是法時。五百菩薩得無生忍。八千天子得不退轉。一萬二千諸天子眾遠塵離垢生淨法眼。四萬天人俱發無上正等覺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