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廣正法、辯證佛學、研究佛法、以經解經、廣宣佛理

2017年5月31日

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。第六分。法界品第四之一


(2017.05.31 校對更新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)

  爾時。最勝復從座起。偏覆左肩。右膝著地。合掌恭敬。而白佛言。世尊。云何諸菩薩摩訶薩學深般若波羅蜜多通達法界。

  於是佛告最勝天言。善哉。善哉。諦聽。諦聽。極善作意。吾當為汝分別解說。

  最勝天言。唯然。願說。我等樂聞。

  佛告最勝。天王當知。諸菩薩摩訶薩學深般若波羅蜜多。有妙慧故親近善友。發勤精進離諸障惑。心得清淨恭敬尊重。樂習空行遠離諸見。修如實道通達法界。

  天王當知。是諸菩薩有妙慧故親近善友。歡喜敬事如真佛想。以親近故離諸懈怠。滅除一切惡不善法生長善根。既滅煩惱遠離障法。身。語。意業皆得清淨。由清淨故便生敬重。以敬重心修習空行。修空行故遠離諸見。離諸見故修行正道。修正道故能見法界。

  爾時。最勝復白佛言。世尊。云何名為法界。

  佛告最勝。天王當知。法界即是不虛妄性。

  世尊。云何不虛妄性。

  天王。即是不變異性。

  世尊。云何不變異性。

  天王。即是諸法真如。

  世尊。何謂諸法真如。

  天王當知。真如深妙。但可智知非言能說。何以故。諸法真如。過諸文字離語言境。一切語業不能行故。離諸戲論。絕諸分別。無此無彼。離相無相。遠離尋伺。過尋伺境。無想無相。超過二境。遠離愚夫。過愚夫境。超諸魔事。離諸障惑。非識所了。住無所住寂靜聖智及無分別後得智境。無我。我所。求不可得。無取無捨。無染無著。清淨離垢。最勝第一。性常不變。若佛出世。若不出世性相常住。

  天王當知。是為法界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修證法界。多百千種難行苦行。令諸有情皆得通達。天王。是名實相般若波羅蜜多。真如。實際。無分別相。不思議界。亦名真空及一切智。一切相智。不二法界。

  爾時。最勝便白佛言。世尊。云何能證。能得如是法界。

  佛告最勝。天王當知。出世般若波羅蜜多及後所得無分別智能證。能得。

  世尊。證得義有何異。

  天王當知。出世般若波羅蜜多能如實見故名為證。後智通達故名為得。

  爾時。最勝復白佛言。如佛所說聞。思。修慧。豈不通達實相般若波羅蜜多。而復說有出世般若波羅蜜多及後所得無分別智能證。能得。

  佛言。不爾。所以者何。實相般若波羅蜜多甚深微妙。聞慧麁淺不能得見。是勝義故思不能量。出世法故修不能行。

  天王當知。實相般若波羅蜜多甚深微妙。異生二乘所不能見。何以故。彼如生盲不見眾色。嬰兒七日不見日輪。尚不能見。況能證得。天王。譬如夏熱。有人西行在於曠野。復有一人從西而至。問前人曰。我今熱渴。知何處有清水。樹蔭。可見憂濟。彼人答曰。從此東行當有二路。一左二右宜從右路。漸次前行有清泉池及涼蔭樹。天王。於意云何。彼熱渴者雖聞如是泉及樹名。思惟往趣即除熱渴得清涼不。

  不也。世尊。彼至入池洗飲。息樹。方離熱渴乃得清涼。

  佛言。天王。如是如是。聞。思。修慧不能通達實相般若波羅蜜多。

  天王當知。所言曠野即喻生死。人喻有情。熱喻眾惑。渴喻貪愛。東來人者喻諸菩薩。左路即喻非正直道。右路喻於一切智道。諸菩薩眾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善知生死正直之路。泉喻般若波羅蜜多。樹喻大悲。諸菩薩摩訶薩行二法故。遠離異生及二乘道。

  天王當知。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雖無形相。而巧說故。令諸有情能證。能得。

  天王當知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能如實知力。無所畏。不共法空。亦如實知諸戒。定。慧。解脫。解脫智見蘊空。亦如實知內空。外空及內外空。空空。大空。勝義等空。雖知諸法無不皆空。而知空相亦不可得。不取空相。不起空見。不執空相。不依止空。菩薩如是不取著故於空不墮。

  天王當知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遠離諸相。謂都不見內外諸相。離戲論相。離分別相。離尋求相。離貪著相。離境界相。離攀緣相。離諸能知及所知相。

  爾時。最勝便白佛言。若諸菩薩摩訶薩眾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能如是觀諸法無相。佛薄伽梵復云何觀。

  佛言。天王。諸佛境界不可思議。何以故。離境界故。一切有情思量佛境。心則狂亂不知此彼。何以故。同虛空性不可思量。求不可得離尋伺境。諸菩薩眾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尚不見有異生境等可得思量。況佛境界。亦不依止一切妙願。雖行種種布施。淨戒。安忍。精進。靜慮。般若波羅蜜多。而於彼果都無所著。於諸功德乃至涅槃亦不依著。何以故。離我。我所。無二無別。自性離故。

  佛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大法門時。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變動。妙高山王。目真隣陀山。大目真隣陀山。金剛輪圍山。大金剛輪圍山。香山。寶山。黑山。大黑山皆悉振動。無量百千諸菩薩眾。皆脫上服為佛敷座。其座高廣如妙高山。無量百千釋。梵。護世諸天王等。合掌恭敬散眾妙花。謂妙音華。大妙音華。及吉祥華。大吉祥華。青黃赤白紅紫蓮華。

  時。鷲峯山縱廣四十踰繕那量。積華遍滿至如來膝。無量天子住虛空中。奏諸天樂唱如是言。再覩佛興世。再聞轉法輪。善哉。贍部洲一切有情類。勤修功德多種善根。得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。況復當來有能信者。當知如是一切有情。悉行諸佛如來境界。

  復有無量百千龍王。即以神力普興大雲。降澍香雨灑鷲峯山。遍及三千大千世界。諸聽法者唯覺香潤不見霑濡。無量龍女悉於佛前合掌讚歎。復有無量健達縛神。以妙樂音而供養佛。諸藥叉眾。散諸妙花。阿素洛等。供養恭敬。十方無量無邊佛土無數如來。應正等覺。眉間毫相皆放光明照此三千大千世界。幽暗之處無不大明。遍鷲峯山其光赫奕。作斯事已各還本界。右遶三匝入佛頂中。無量百千婆羅門眾及剎帝利長者居士。各以種種塗香。末香。幢蓋。幡華而供養佛。

  爾時。會中七十二億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。無量百千諸有情類遠塵離垢生淨法眼。無量百千諸有情類皆發無上正等覺心。

  爾時。最勝復白佛言。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既絕語言離諸文字。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為諸有情說如是法。

  佛告最勝。天王當知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為諸有情說如是法。為修習佛法。而諸佛法畢竟不可得。為成熟諸波羅蜜多。而諸波羅蜜多畢竟不可得。為清淨佛菩提。而佛菩提畢竟不可得。為離滅涅槃。而離滅涅槃畢竟不可得。為四沙門果。而四沙門果畢竟不可得。為獨覺菩提。而獨覺菩提畢竟不可得。為斷除我取。而我及取畢竟不可得。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心不分別一切法相。我能分別及所分別皆不可得。隨順般若波羅蜜多不違生死。雖在生死不違般若波羅蜜多隨順法相。

  爾時。最勝便白佛言。諸菩薩摩訶薩云何隨順甚深法相不違世俗。

  佛言。天王。菩薩隨順甚深般若波羅蜜多。不遠離色。受。想。行。識。不遠離欲界。色界。無色界。不遠離法而無取著。隨順般若波羅蜜多不遠離道。何以故。具大方便善巧力故。

  於是最勝復白佛言。何謂菩薩方便善巧。

  佛言。天王。謂四無量。諸菩薩摩訶薩具大慈。悲。喜。捨心故。常能利樂所化有情。是為菩薩方便善巧。

  世尊。云何此四名大。

  天王當知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具無邊慈。無分別慈。諸法性慈。不休息慈。無惱害慈。廣饒益慈。平等性慈。遍利樂慈。出世間慈。如是等類名為大慈。

  天王當知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見諸有情具種種苦無歸依處。為欲濟拔發菩提心勤求正法。既自得已為有情說。諸慳貪者教行布施。無戒。破戒教受持戒。性暴惡者教行忍辱。懶惰懈怠教行精進。散亂心者教行靜慮。諸愚癡者教學妙慧。為度有情雖遭種種極苦難事。終不捨離大菩提心。如是等類名為大悲。

  天王當知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作是思惟。三界熾火。我已出離。故生歡喜。久相纏繫生死之繩。我已斷截。故生歡喜。於生死海尋伺取相。我已永出。故生歡喜。無始所竪憍慢之幢。我已摧折。故生歡喜。以金剛智破煩惱山。令永散滅。故生歡喜。我自安隱。復安隱他。愚癡。黑暗。貪。瞋。慢等煩惱繫縛。久寐世間今始得覺。故生歡喜。我今已免一切惡趣。復能濟拔惡趣有情令得出離。故生歡喜。有情久於生死迷亂不知出道。我今濟拔開示正路。皆令得至一切智城畢竟安樂。故生歡喜。如是等類名為大喜。

  天王當知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普於一切眼所見色。耳所聞聲。鼻所嗅香。舌所甞味。身所覺觸。意所了法。不著不離而起捨心。如是等類名為大捨。

  天王當知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成就如是四大無量。由此名為方便善巧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