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廣正法、辯證佛學、研究佛法、以經解經、廣宣佛理

2017年3月22日

佛學人物-阿羅漢-須菩提


        

  須菩提,梵文為सुभूति,梵音為Subhūti,又叫蘇補底。

        『須菩提者訛也。應云蘇補底。(梵音:Subhūti) 此云善現。即世尊弟子之中解空第一也。謂應佛之世即能現生。或善能現前了達空義。或初生現時其室空寂。相師占之名為善現。現者出也。生時室中一切空寂表其長大善解空義故名善現。』(金剛般若經贊述 --- 窺基 撰)
        『梵云蘇補底。此云善現。舊云須菩提。翻為善吉。非也。』(金剛般若經贊述 --- 窺基 撰)

  蘇補底梵文意思是「善現」,須菩提梵文意思是「善吉」,窺基認為須菩提的發音翻譯是錯的,所以也不應該叫做「善吉」。出生的時候,房間一切東西都空無一物,所以命相師給他取名為「善現」,表示須菩提長大後善解空的意思,所以叫做「善現」。

  『爾時,世尊初始成佛,便欲教化諸龍王故,即便往至須彌山下,現比丘形,端坐思惟。

  時有金翅鳥王,入大海中捉一小龍,還須彌頂,規欲食噉。

  時彼小龍命故未斷,遙見比丘端坐思惟,至心求哀,尋即命𣧩,生舍衛國婆羅門家,名曰負梨。端政殊妙,世所希有,因為立字,名須菩提。年漸長大,智慧聰明,無有及者;唯甚惡性,凡所眼見人及畜生,則便瞋罵,未曾休廢。父母親屬皆共厭患,無喜見者,遂便捨家入山林中,乃見鳥獸及以草木,風吹動搖,亦生瞋恚,終無喜心。

  時有山神,語須菩提言:「汝今何故,捨家來此山林之中,既不修善則無利益,唐自疲苦?今有世尊,在祇桓中,有大福德,能教眾生修善斷惡。今若至彼,必能除汝瞋恚惡毒。」

  時須菩提聞山神語,即生歡喜,尋問之曰:「今者世尊,為在何處?」

  山神答曰:「汝但眠眼,我自將汝,至世尊所。」

  時須菩提用山神語,眠目須臾,不覺自然在祇桓中,見佛世尊,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,光明普曜,如百千日,心懷歡喜,前禮佛足,却坐一面。

  佛即為說瞋恚過惡,愚癡煩惱,燒滅善根,增長眾惡,後受果報,墮在地獄,備受苦痛,不可稱計。設復得脫,或作龍蛇羅剎鬼神,心常含毒,更相殘害。

  時須菩提聞佛世尊說是語已,心驚毛竪,尋自悔嘖,即於佛前,懺悔罪咎,豁然獲得須陀洹果,心懷喜悅,求入道次。

  佛即聽許:「善來比丘!」鬚髮自落,法服著身,便成沙門。精懃修習,得阿羅漢果,三明六通,具八解脫,諸天世人,所見敬仰。

  時諸比丘見是事已,白佛言:「世尊!今此須菩提比丘,宿造何業,雖得為人,常懷瞋恚未曾休息,值佛世尊,出家得道?」

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:「汝等善聽!吾當為汝分別解說。此賢劫中,波羅奈國有佛出世,號曰迦葉。於彼法中有一比丘,常行勸化,一萬歲中,將諸比丘,處處供養。於後時間,僧有少緣,竟不隨從,便出惡罵:『汝等佷戾,狀似毒龍。』作是語已,尋即出去。以是業緣,五百世中,受毒龍身,心常含毒觸嬈眾生。今雖得人,宿習不除,故復生瞋。」

  佛告諸比丘:「欲知爾時勸化比丘惡口罵者,今須菩提是。由於爾時供養僧故,今得值我,出家得道。」』(撰集百緣經 --- 支謙 譯)

  須菩提在釋迦摩尼佛出世前,迦葉古佛時已經是修行比丘,但因脾氣暴躁,時常看不順眼就罵人「狀似毒龍」,就因為這樣的惡行,使須菩提後來的五百世都身為毒龍,直到有一天見到釋迦摩尼佛化成比丘相在須彌山下禪定思維,要被大鴻金翅鳥吃掉前,向釋迦摩尼佛哀求得度。

        果然後來生在婆羅門 (印度古時候的貴族) 家中,名叫做「負梨」,因為依然帶著瞋惡習性,到處惡罵,結果被趕出家門。

        在山林裡遇到山神,山神帶他到釋迦摩尼佛所,世尊為他講瞋恚過惡等法後,須菩提豁然得悟,獲得須陀洹果,經過精勤修行後,又得阿羅漢果,成為佛陀弟子裡面的解空第一。

        『復有聲聞常行布施而能不滅解空第一,須菩提苾芻是。』(佛說阿羅漢具德經 --- 臣法賢 譯)
        『爾時世尊知諸大弟子心之所念,告諸比丘:「是須菩提,於當來世,奉覲三百萬億那由他佛,供養恭敬,尊重讚歎,常修梵行,具菩薩道。於最後身、得成為佛,號曰名相如來、應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間解、無上士、調御丈夫、天人師、佛、世尊。劫名有寶。國名寶生。』(妙法蓮華經 --- 鳩摩羅什 譯)

        在【妙法蓮華經】裡面,佛陀為須菩提授記,來世當得作佛,號「名相如來」,國名「寶生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